今年以來,紙廠河鎮認真貫徹落實中央、省市有關決策部署,奮發有為,擔當作為,補短板、筑底板、育長板,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奮力譜寫產業興旺、村民富足的鄉村大美畫卷。

▲胡成宜養殖的土雞
走進城址山村村民胡成宜的新家,干凈整潔、寬敞明亮。胡成宜正拿著玉米、大麥到自家雞舍喂雞。今年她養了300多只雞,自家魚塘也養殖青魚、草魚等品種,院子里的50棵黃桃樹也已掛果銷售,產業“遍地開花”,加上丈夫每年外出務工,每年收入近10萬元。
“不敢想象,過去連生活都成問題,現在不僅收入翻了幾番,還住進了新房子,對未來更有信心了?!焙梢藢俣壷w殘疾,無法從事繁重的體力活,加上孩子上學的開銷,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據。???
2014年,胡成宜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,工作組及鎮村兩委從產業、就業、助學等方面為其量身制定幫扶措施。水產中心技術人員送教上門,胡成宜很快掌握了水產養殖技術,在自家堰塘養起了魚。丈夫也在工作隊的幫扶下,外出務工,每年也有7萬元的收入。2016年,胡成宜一家順利脫貧,2020年新房落成,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。
紙廠河鎮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,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,選派駐村工作隊員24人,做好“三類”監測對象共59戶167人動態監測工作,實施財政銜接資金項目17個,累計投入資金296萬元,謀劃實施了一批帶動性強、輻射面廣的產業項目,聚焦“綠色水稻、生態水產、設施蔬菜、林下種養”四大主導板塊,促進脫貧人口穩就業、穩增收。
平原水田區依托王家大湖水稻產銷專業合作社,發展綠色稻米近5萬畝,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。平原旱田區以放馬莊園、晉棚蔬菜、等為代表,流轉土地2500余畝,發展設施蔬菜和特色水果,建設生態產業示范區。丘陵區發揮地域優勢,發展近2000畝花卉苗木基地,柑橘種植面積超4000畝,持續擴大油菜、油茶等種植規模,推進林下綜合種養模式,建設經濟作物高產區。湖片區以桂花樹村為代表,全鎮集中流轉土地1.2萬畝發展稻蝦連作,年產小龍蝦2000噸、稻蝦米3500噸,年均產值7000萬元,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。